當前位置:網站首頁/選派選聘/任職心得
筑起心中的“塞罕壩”
發布時間:2017-09-07 作者: 邱村鎮選調生村官 禹淼 瀏覽次數:19828 字體 [ ]

  塞罕壩,美麗的高嶺,從一棵樹到百萬畝,從“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到“萬里藍天白云游,綠野繁花無盡頭”,從荒原沙地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55年來,塞罕壩人種下的不僅僅是一棵棵樹,更是將一種精神刻進了歲月的年輪,在燕趙大地訴說著催人奮進的故事,激勵著我們每個人筑起心中的“塞罕壩”。
  筑起心中扎根奉獻的“塞罕壩”。55年前,原林業部從全國大中專院校調配了127名畢業生,和河北當地的242名干部工人一起,來到了塞罕壩機械林場。半世紀斗轉星移,塞罕壩建設者已經歷了三代人,他們扎根于此,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獻和“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持,將自己的青春與汗水撒在美麗的高嶺上,澆灌著綠色的夢想茁壯成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呼喚塞罕壩精神,更應當學習塞罕壩人奉獻扎根的品質,扎根自己的工作,扎根自己的家庭,扎根自己的夢想,發揚釘釘子的精神,把自己的每一步走深走實,為社會的建設添磚加瓦。
  筑起心中樂觀自信的“塞罕壩”。“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曾經的塞罕壩是一片茫?;脑?,而如今的塞罕壩則成為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為河北增資源、為當地拓財源的綠色寶藏。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塞罕壩人在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極其艱難的生活環境中,樂觀自信地面對挑戰,即使遭遇旱災、“雨凇”災害、樹木成活率低等諸多問題,塞罕壩人的脊梁也沒有被壓彎,相反愈挫愈勇,爬冰臥雪,久久為功,最終書寫出這片綠色傳奇。當下我們常說要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塞罕壩人正是用實際行動闡釋什么是自信,他們不畏艱難困苦,勇于創造奇跡的信念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道路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兩個一百年”的第一個百年即將到來,要想全面建成群眾認可的小康社會,我們就需要啃下最硬的骨頭,挑最重的擔子,充滿自信地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實現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筑起心中創新求知的“塞罕壩”。“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區造林的經驗,林場創業者們一開始栽下的樹苗成活率極低,但塞罕壩人通過不斷研究實踐,求知務實,創新培育出“矮胖子”“大胡子”這樣適應當地惡劣環境的苗木,才成就了這片綠色海洋。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特別是在網絡信息年代,知識的更新周期短,我們唯有不斷創新學習,才能把握時代規律,跟上發展腳步,否則就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雖勇氣可嘉,卻事倍功半。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塞罕壩人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的理想信念值得我們贊頌弘揚,只要我們每個人筑起心中的“塞罕壩”,扎根奉獻、樂觀自信、創新求知,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航船必定風勁帆滿,行穩致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辦單位:中共廣德市委組織部 地址:廣德市行政便民中心八樓 皖ICP備09002252號-1
電話:0563-6043167(網站管理)/6022349(組織工作)/6022520(干部工作)/6031366(綜合辦公室) 技術支持:商網信息
亚洲综合无码日韩国产加勒比